1913年2月22日(民国二年正月十七)✿◈,天寒地冻的北京城内✿◈,从逊清皇宫紫禁城中传来了一个惊天消息✿◈:刚刚以宣统帝名义发布退位诏书不过一年的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因为被迫宣布清室退位后心气郁结✿◈、不能释怀✿◈、久之成疾而染病✿◈,在度过2月3日的万寿节(生日)后不到二十日✿◈,就因病重而“不豫”✿◈,于当日在紫禁城长春宫寝殿内薨逝suparc官网✿◈,年四十六岁✿◈。隆裕皇太后薨逝后✿◈,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各地均下半旗致哀✿◈,时间达三日之久✿◈,全国的文武官员都为逊清皇太后穿孝二十七日✿◈,袁世凯本人也亲自佩戴黑纱✿◈,到太和殿隆裕皇太后的灵堂举哀致祭✿◈。
在隆裕皇太后身后✿◈,逊清朝廷给她上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她的葬礼也是以国丧规格来操办✿◈。之后隆裕皇太后的梓宫被运到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与光绪帝的梓宫停放在一处✿◈,直至1915年易县清西陵中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光绪帝崇陵完工后✿◈,隆裕皇太后和丈夫光绪帝才被一起合葬在崇陵中✿◈。
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也是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过皇后身份的皇家女子(宣统帝之正妻婉容✿◈,嫁给宣统帝时清朝已经灭亡✿◈,清室早已宣布退位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宣统帝也不再具有皇帝的身份✿◈,所以婉容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不是中华历史上最后的皇后)suparc官网suparc官网✿◈。
时间倒退到二百七十七年前✿◈,清崇德元年(1636年)✿◈,第二代后金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皇太极就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实际上的第一代皇帝)——清太宗✿◈。太宗登基后✿◈,按照中原王朝的制度✿◈,追封自己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因为之前清朝的实际奠基者✿◈、第一代大汗努尔哈赤在位时没有立过“皇后”(他自己并没有称帝)✿◈,所以孟古哲哲就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后✿◈。而她的谥号✿◈,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不断的改谥✿◈、加谥✿◈,最终在乾隆元年(1736年)确立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昭宪皇太后(孝慈高皇后)是清朝第一位获得皇后尊号的女性(第一位在生前就拥有皇后尊号的女性是太宗正妻孝端文皇后)✿◈,而巧合的是——她也是叶赫那拉氏✿◈,和隆裕皇太后同族suparc官网✿◈,第一位皇后和最后一位皇后都是一个家族的女子✿◈,这也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就注定好的吧✿◈。
世祖章皇帝(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尊时凯龙✿◈、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圣祖仁皇帝(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宣宗成皇帝(道光)✿◈: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显皇帝(咸丰)✿◈: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从孝慈高皇后开始✿◈,到孝定景皇后结束✿◈,整个清朝一共有二十八位拥有皇后头衔的女子✿◈。其中✿◈,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世祖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高宗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suparc官网✿◈、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生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帝生母)✿◈、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等十六位是生前即已正位中宫✿◈,获封皇后尊号✿◈;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帝生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同治帝生母)五位是因子而贵✿◈、得以在儿子登基后晋封皇太后✿◈、去世后升祔丈夫之庙✿◈、获得皇后尊号✿◈;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太宗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生母)两位✿◈,去世时他们的儿子还没有登基称帝✿◈,所以皇后的尊号是在太宗皇太极和仁宗嘉庆帝登基后追尊的✿◈。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原配)✿◈、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咸丰帝原配)两位✿◈,去世时他们的丈夫没有登基称帝✿◈,所以皇后的尊号是在宣宗道光帝和文宗咸丰帝登基后追封的✿◈。
另外还有三位特殊的皇后✿◈:一位是摄政王多尔衮生母✿◈、太祖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在太祖去世时被逼殉葬✿◈,并没有获得大妃应有的葬礼典仪✿◈。此后他的儿子多尔衮在崇德八年(1643年)于太宗驾崩后成为摄政王✿◈,实际掌握清朝中枢大权✿◈。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强行追尊生母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牌位也摆进了太庙中的太祖庙一同接受供奉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孝烈武皇后的谥号没有系太祖后来的“高皇帝”谥号✿◈,而是谥“武”✿◈,这是因为孝烈武皇后被追尊时✿◈,太祖的谥号还是“武皇帝”✿◈。
但是四个月后✿◈,多尔衮因打猎坠马死在塞北✿◈,第二年✿◈,亲政的顺治帝追论多尔衮之罪✿◈,孝烈武皇后的封号也被一并废除✿◈,皇后神位从太庙中撤出✿◈,此后史书中不再提及她的名字✿◈。
一位是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宫✿◈,极受顺治帝宠爱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入口z6mg✿◈,当年八月即受封贤妃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方网站✿◈,✿◈,九月晋封皇贵妃✿◈。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皇贵妃为顺治帝生下第四子后✿◈,顺治帝大喜过望✿◈,几乎就要马上立第四子为皇太子✿◈。但是皇四子不到半岁就夭折了✿◈,这让顺治帝沮丧至极✿◈。之后顺治帝又想废黜皇后(第二任皇后✿◈、即孝惠章皇后)改立皇贵妃✿◈,也没有能够成功✿◈。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皇贵妃去世✿◈,顺治帝痛心疾首✿◈,恸哭不止✿◈,并下诏追尊皇贵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五个月后✿◈,顺治帝也因天花而驾崩✿◈,和孝献皇后一同安葬在清东陵中的孝陵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入葬在内)✿◈。孝献皇后尊号中没有系顺治帝“章皇帝”的谥号✿◈,这在清朝历代皇后中是唯一的一例✿◈,因此孝献皇后也是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还有一位是道光帝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1825年)十四岁时入宫✿◈,从静贵人✿◈、静嫔✿◈、静妃一路升迁至静贵妃✿◈,并诞育皇六子奕?✿◈。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道光帝皇后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崩逝✿◈,其子皇四子奕詝年仅十岁✿◈,年幼无人抚养✿◈,于是道光帝命静贵妃代为抚育✿◈,并加封其为皇贵妃✿◈,因为道光帝此后没有再立皇后✿◈,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驾崩后✿◈,皇四子奕詝奉遗诏即位✿◈,即咸丰帝✿◈。咸丰帝尊养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享受和皇太后同等的待遇✿◈。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皇贵太妃开始患病✿◈,久治不愈✿◈,药石无效✿◈。到六月底的时候✿◈,皇贵太妃已病入膏肓✿◈,即将离世✿◈。咸丰帝为了“冲喜”✿◈,同时也为了报答养母抚育之恩✿◈,于是在七月初一尊奉养母为“康慈皇太后”✿◈。但是在七月初九✿◈,刚刚当了八天皇太后的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在寿康宫寝殿中病逝✿◈。
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初十✿◈,咸丰帝追谥养母康慈皇太后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但因为孝静皇后没有皇帝生母身份✿◈,所以不系道光帝“成皇帝”之谥号✿◈,神主也不升祔太庙中的宣宗(道光帝)宗庙✿◈。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两宫皇太后为了感谢恭亲王奕?在“祺祥政变”中的鼎力相助✿◈、和“两宫垂帘”后的辅政之功✿◈,于是以同治帝的名义下诏✿◈,将恭亲王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谥号加系“成”字(道光帝谥号)✿◈,全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孝静成皇后神主升祔太庙中的宣宗(道光帝)宗庙✿◈。
此后经过光绪✿◈、宣统两代皇帝的加谥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最终孝静成皇后的谥号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孝静成皇后以非中宫皇后或者皇帝生母的身份✿◈,得系谥号✿◈、升祔太庙✿◈,享受和先代皇后们同等的待遇✿◈,这在清朝皇后中✿◈,也是唯一一例✿◈。
这二十八位皇后中,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献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等二十三位是自然善终✿◈,安享终命✿◈。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虽然被迫退位✿◈、见证了王朝的覆灭✿◈,最终心气郁积导致患病而亡✿◈,但好歹还是自然去世✿◈,不算暴薨✿◈。
另外四位✿◈: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原本是太祖的大妃✿◈,而她的儿子多尔衮也是太祖心中选定的继承人✿◈,预备将来自己死后将大政交给多尔衮接管✿◈,这样乌拉那拉氏很有可能成为清朝第一位在生前就被追尊为皇太后的女性✿◈。但是在天命十一年(1627年)太祖死后✿◈,乌拉那拉氏却被庶子和侄子们(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联合起来逼迫给太祖殉葬✿◈,只留下三个幼子✿◈,可以说死于非命✿◈,命运悲惨✿◈。
世祖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和顺治帝是表兄妹关系✿◈,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由父亲吴克善亲自护送进京和顺治帝大婚✿◈,成为皇后✿◈。
但一是因为这桩婚事是摄政王多尔衮提前主持安排好的✿◈,二是因为博尔济吉特氏个性好强任性✿◈、和顺治帝婚后一直感情不和✿◈,导致顺治帝和皇后分居长达三年之久✿◈。博尔济吉特氏本人又好妒喜奢华✿◈,处处干涉顺治帝的私事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最终被忍无可忍的顺治帝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下诏废黜皇后之位✿◈,降为静妃✿◈,迁居侧宫✿◈,最后在无声无息中死去✿◈。博尔济吉特氏是清代唯一公开被废的皇后✿◈,从这一点来说✿◈,博尔济吉特氏确实也是命运不济✿◈。
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原本是乾隆帝在藩邸时的侧福晋✿◈,夫妻感情尚可✿◈,后来在孝贤皇后去世后乌拉那拉氏还被扶立为继后✿◈,并为乾隆帝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两个皇子✿◈,按道理说没有和乾隆帝发生任何冲突的理由✿◈。但是不知何故✿◈,乌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闰二月随乾隆帝南巡途中✿◈,和乾隆帝突然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夫妻反目✿◈,乌拉那拉氏甚至自断其发✿◈,以示和丈夫决裂✿◈。因此暴怒的乾隆帝将皇后遣送回京✿◈,收回了之前所有的册印册宝✿◈,一度想要废后✿◈。之后考虑到朝野观瞻的问题✿◈,乾隆帝才勉强没有公开废黜乌拉那拉氏皇后之位✿◈,但是夫妻之间已恩断义绝✿◈、形同陌路✿◈。
乾隆三十一年(1765年)七月✿◈,生无可恋的乌拉那拉氏在皇宫中去世✿◈,乾隆帝在她死后下令把她所留下的一切痕迹都加以清除✿◈,自此乌拉那拉氏所有的印记都消失于皇宫之中✿◈。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同治十一年(1873年)九月十五入宫和同治帝合卺成婚以来✿◈,与丈夫同治帝的感情非常好✿◈,并得到内宫诸人的一致尊奉✿◈,常理上来说✿◈,阿鲁特氏将会和那些前代皇后们一样✿◈,享受尊荣✿◈、安然度过富贵一生✿◈。
但是阿鲁特氏的外祖父是顾命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当年祺祥政变时端华被两宫皇太后赐死✿◈,因为这一层关系✿◈,导致阿鲁特氏和其婆母慈禧皇太后不和✿◈,婆媳关系极度紧张(阿鲁特氏的另一位婆母慈安皇太后✿◈,虽然也是发动祺祥政变的主要推手✿◈,但是她的姑母是端华的嫡福晋✿◈,阿鲁特氏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是慈安皇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能够成为皇后✿◈,和慈安皇太后有着莫大关系✿◈,因此阿鲁特氏和慈安皇太后关系极好✿◈。)
如果同治帝身体无恙✿◈,一直和阿鲁特氏夫妻同心suparc官网✿◈、琴瑟相和的话✿◈,那么阿鲁特氏的皇后生涯将会波澜不惊的度过✿◈,也许还会诞育皇子✿◈,延续清室血脉的传承✿◈。
但就在阿鲁特氏和同治帝成婚刚刚两年多的时候✿◈,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阳历是1875年1月12日)✿◈,十九岁的同治帝因为罹患天花(存疑✿◈,有多种说法)驾崩✿◈,阿鲁特氏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同治帝驾崩当日✿◈,两宫皇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齐聚养心殿西暖阁✿◈,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讨论✿◈,最终选定了同治帝堂弟✿◈、醇亲王奕譞之子✿◈、四岁的载湉入承大统✿◈,承袭咸丰帝之嗣✿◈,成为两宫皇太后的养子兼嗣子✿◈,即德宗光绪帝✿◈。这样就把刚刚去世的同治帝给抛到了一边✿◈,而阿鲁特氏只被尊为皇嫂嘉顺皇后✿◈,在皇宫中身份尴尬✿◈。
阿鲁特氏在同治帝驾崩✿◈、光绪帝继位✿◈、成为了新皇帝的寡嫂之后✿◈,失去了在皇宫中的立足点✿◈,再加上没有后嗣✿◈,对日后的生活不能有所寄托✿◈,并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产生了悲观失落的情绪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官网✿◈。再加上阿鲁特氏出身传统士大夫之家(阿鲁特氏虽然是旗人✿◈,但是家族上几代都是科举出仕✿◈,其父崇绮更是清代唯一的旗人状元)✿◈,熟读儒家经典✿◈、崇敬“节孝”的制度✿◈,阿鲁特氏的姑祖母✿◈、姑母中都出过为早逝的丈夫殉节的“节妇”✿◈。对日后生活相当悲观✿◈、同时又推崇“节烈”的阿鲁特氏在丈夫同治帝去世七十四天后✿◈,终于下定决心✿◈,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在储秀宫寝殿内为同治帝殉节✿◈,时年二十二岁✿◈。
在四位未能善终的清代皇后中✿◈,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虽然被逼殉葬✿◈,死于非命✿◈,但是日后她的儿子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还给她追尊了“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也有过身后的风光✿◈。即使是多尔衮死后✿◈,她的皇后尊号被削去✿◈,神主也从太庙中迁出✿◈,但好歹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阿济格✿◈、多铎留有后人在世✿◈,多铎的后代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豫亲王)✿◈,乌拉那拉氏至少身后祭祀不会断绝✿◈,相对其他三位来说✿◈,不算最悲惨✿◈。
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个性蛮横任性✿◈、好强善妒✿◈,和顺治帝也从没有过感情✿◈,大婚不久后就分居✿◈,直至被废✿◈,可以说性格乖张✿◈。但是博尔济吉特氏不到十四岁就嫁给了顺治帝(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表妹✿◈,在顺治八年嫁给顺治帝✿◈,这一年顺治帝本人才十四岁✿◈,所以博尔济吉特氏年纪只能更小)✿◈,顺治十年被废时也不过十五岁左右✿◈,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前她就去世了✿◈,人生短暂✿◈,应该得到的皇后尊荣也没有享受过几年✿◈,或许她一生都没有真正融入到“皇后”这个角色中✿◈。既然没有得到过✿◈,那么失去了也没有多少的惋惜和不舍✿◈,也许去世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博尔济吉特氏会觉得✿◈,离开人世才是自己一生多舛命运的最最后解脱吧✿◈。从这一点上来说✿◈,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命运不济✿◈,但至少不会觉得失去皇后之位有多么的痛苦和悲哀✿◈。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年经轻轻就随同丈夫同治帝共赴黄泉✿◈,确实可怜可悲✿◈。但是她生前和同治帝感情融洽✿◈,在皇宫中也没有多少特别难以应对的往事(除了和婆母慈禧太后相处之事外)✿◈,几乎整个皇后生涯可以说一帆风顺✿◈,只是因为同治帝突然早逝✿◈,而自己又没有留下子嗣✿◈,大导致对日后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同时在封建礼教家庭长大的她陷于“节烈”之拘泥不能自拔✿◈,这才主动为同治帝“殉节”✿◈,以皇后之尊践行了礼教制度✿◈。
但是阿鲁特氏是主动殉节 ✿◈,不存在被逼情况(存疑✿◈,有野史记载是被慈禧太后逼迫而自杀)✿◈,而且阿鲁特氏殉节后倍享哀荣✿◈、殉节之举受到传统儒家臣子们的高度称赞✿◈,被尊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谥号✿◈,和同治帝合葬于清东陵中的惠陵✿◈,身后之事功德圆满✿◈,不能说命运悲惨✿◈。
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自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六岁时就嫁给尚未登基的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和乾隆帝做了三十二年的夫妻✿◈,一步一步从娴妃到娴贵妃✿◈,再到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并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于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两年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之后又为乾隆帝先后生下两子一女✿◈,人生前半生都是顺利通畅✿◈、安享尊荣✿◈。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乌拉那拉氏将遵循前代皇后们的人生历程✿◈,成为一代国母✿◈,受后世子孙尊崇✿◈,她所生的长子✿◈、乾隆帝第十二子永璂也有相当大的机会成为注重嫡庶之分的乾隆帝立嗣之选择对象(永璂出生时✿◈,乌拉那拉氏已经被册立为皇后✿◈,所以永璂具有嫡子身份)✿◈,得到秘密立储的资格✿◈。乌拉那拉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也没有其他嫔妃可以挑战(从乌拉那拉氏去世后乾隆帝再也没有立后可以看出)✿◈,未来的道路可谓是一片平坦✿◈、光芒万丈✿◈。
但是就在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安宁之时✿◈,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乾隆帝第四次南巡✿◈,皇后乌拉那拉氏陪同乾隆帝出巡✿◈。就在闰二月二十八这一天✿◈,身在杭州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不知因为何故✿◈,同皇帝莫名其妙地发生了激烈冲突✿◈。乌拉那拉氏在一时气急之下✿◈,自己剪断了头发✿◈,要和乾隆帝断绝夫妻关系✿◈。乾隆帝先是错愕✿◈、然后勃然大怒✿◈,命额驸福隆安将皇后立即遣送回京✿◈,在翊坤宫后殿“养病”✿◈,不许皇后见任何外人✿◈。
同时✿◈,盛怒之下的乾隆帝下诏收回了乌拉那拉氏历次受封时授予的册印册宝✿◈,表示和皇后决裂✿◈,同时还流露出废黜其皇后之位的想法✿◈。但在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和王公大臣们的规劝和请求下✿◈,乾隆帝最终打消了废后念头✿◈,但是下令乌拉那拉氏不得踏出翊坤宫一步✿◈,相当于被软禁在皇宫✿◈,其皇后待遇也被消减大部分✿◈,可以说乌拉那拉氏已经不废而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在绝望和悔恨的交织心情中农业技术✿◈,乌拉那拉氏薨逝于翊坤宫✿◈,时年四十九岁✿◈。正在热河行宫的乾隆帝接到奏报后余恨未消✿◈,下诏指责皇后“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还说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命内务府办理皇后葬礼时“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就这样✿◈,身为皇后的乌拉那拉氏在和乾隆帝反目决裂去世后✿◈,只能以皇贵妃的礼仪(实际上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标准)安葬在清东陵中的裕陵随葬妃园寝中✿◈,没有获得合葬在裕陵地宫中的资格✿◈。乌拉那拉氏身后没有谥号✿◈、不设神主✿◈、没有享祭✿◈,入葬以后再也没有在史书中提及过✿◈,就好像她从来没有在世间出现过一样suparc官网✿◈。
乌拉那拉氏所生的两子一女中✿◈,皇五女和皇十三子永璟早年已经夭折✿◈,而唯一幸存的儿子✿◈、皇十二子永璂因为受父母反目决裂的牵连✿◈,在事实上失去了嫡子身份✿◈,勉强留在宫内✿◈,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再也得不到乾隆帝的青睐suparc官网✿◈,如同隐身人一样度过了十一年落寞时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十五岁的永璂在默默无闻中去世✿◈,没有封爵✿◈、没有子嗣✿◈,乾隆帝最后一个嫡子在孤寂落寞中走完了一生✿◈,乌拉那拉氏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痕迹✿◈,也消逝无踪✿◈,再也没有存留✿◈。
和其他三位不能善终的清代皇后对比✿◈,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和丈夫乾隆帝相处时间最久✿◈,彼此感情基础也更牢固✿◈,在皇后之位超过了十六年✿◈,后宫中也没有其他嫔妃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可以说皇后之位稳固无比✿◈。如果不是自己莫名其妙地同乾隆帝产生激烈冲突并导致夫妻反目成仇✿◈、恩断义绝的话✿◈,乌拉那拉氏怎么也不会落到不废而废✿◈、孤寂离世✿◈、身后无谥无陵✿◈、无祭无祀✿◈,完全从人世间消失无踪这一悲惨命运✿◈。而且乌拉那拉氏身居皇后之位十多年✿◈,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皇后生涯✿◈,她的儿子永璂也因为她皇后的身份得以成为乾隆帝最有可能的立储人选✿◈,乌拉那拉氏日后几乎可以肯定会成为皇太后(如果她能活过乾隆帝的话)✿◈、死后神主入太庙陪祀于乾隆帝宗庙内✿◈,受后世子孙尊奉崇敬✿◈。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乌拉那拉氏的一时冲动而统统化作乌有✿◈,她的地位也从云端跌落到尘埃✿◈,失去了已经拥有的一切✿◈。这使得她在后来不多的余生中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懊悔✿◈,不能自拔✿◈,直至在心如死灰的状态中去世✿◈。乌拉那拉氏在皇后之位上得到的最多✿◈,同时她最终失去的也更多✿◈,这种强烈的得失对比之下✿◈,她的命运也显得更加的可悲和惨淡✿◈。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应该是清代所有皇后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